工业大脑赋能智能生产
微小的塑料颗粒通过强大的注塑机转变成空调外壳。 只需要38秒,效率提升50%。 外壳从注塑机流向烫金机。 灯光闪烁两次,40秒完成面板商标烫印。 效率高。 增长56%……这是记者在奥克斯家电集团宁波鄞州江山制造基地塑料分厂生产车间看到的。
在浙江省宁波市,像这样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工厂”正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中涌现。 在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G通信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形成完美搭档。 当铜板通过检测平台时,任何细小的问题都会被摄像头准确捕捉并以5至8毫秒的响应速度呈现给客户。 大屏幕; 康赛妮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合作打造的行业首个智能“黑光”无人工厂,年产高档羊绒纱线1500吨……截至目前,宁波已有省级“未来工厂”(包括培育和试点) )共有8家企业,其中市级16家。
“未来工厂”的稳步发展,是宁波推进数字经济体系建设的缩影。 宁波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经济系统的核心架构是“工业大脑+未来工厂”。 产业大脑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 它是综合把握、分析、研判、预警的“智慧大脑”。 也是描绘经济运行态势、洞察产业链状况、助力政策落实和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
在打造工业大脑过程中,宁波坚持边规划边推进边总结,形成了市县联动、试点先行、协调推进的建设模式。 今年6月,浙江省公布了首批30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牌引领”项目。 宁波负责牵头打造5个行业产业大脑,涉及化工、模具(金属)、服装、智能家电、文体用品等。 场地。
目前,宁波正在加快建设工业大脑的步伐。 以服装产业大脑为例,得益于数字化改革试点,海曙区推出了产业地图、运营分析、产业链图谱、亩产效益、企业画像等六大模块。 随着功能的完善和拓展,服装产业大脑将以海曙区试点为基础,逐步赋能全市乃至浙江省的服装企业。 化工大脑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化工园区数字化平台作为工业大脑政府侧创新应用试点启动,为浙江省化工大脑建设提供了宁波模板。
根据《宁波市数字经济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年宁波工业大脑将试点扩大覆盖范围,在3至4个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工业大脑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应用场景和代表性。 未来,产业试验区建设将覆盖更多领域,到2022年底,宁波数字经济体系将基本建成。
宁波数字经济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成效初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收入1735.5亿元,同比增长39.6%,其中数字制造、数字服务增速达42.6%和27.3%;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9个百分点。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经济复苏拉动投资增长。 上半年,宁波日均工业投资近3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占60%。 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项目成为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