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数据解读24 家AI公司获得1亿美元融资

本文转载自IT橙子,作者吴美美,编辑Judy

最近流行的智能问答聊天机器人ChatGPT再次将AI(人工智能)技术推向了风口浪尖。 其背后的开发商OpenAI是美国知名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已获得10亿美元投资。

GPT-3的出现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五六年来,人工智能一直是国内创投圈的热门赛道之一。 2022年底,国内AI产业融资状况如何? 我们尝试从数据层面做一些总结和评述。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融资数据解读

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新闻/

IT橘子数据显示,从融资交易情况来看,2009年至2013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投资处于萌芽期,2014年明显活跃,当年投资数量超过100起,达到168起, 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增长,2018年中国AI投资达到723; 2019年和2020年融资交易量有所下降,而2021年国内AI创投融资事件数量达到832起,为历史最高点,主要得益于政策利好释放。

截至2022年11月10日,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赛道一级市场融资事件达400起,较去年同期减少50%。

从融资金额来看,2009年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金额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4亿美元的融资推动当年AI行业整体融资交易额达到2187.9亿元。

截至2022年11月10日,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赛道融资交易额预计为770.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

整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创投领域呈现出一条有波谷和波峰两个波峰的动态变化曲线,且金额的波峰与事件的波峰发生在同一年,后者的波峰出现在同一年。持续时间比前者短。

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

IT橘子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年均单笔融资金额为1亿元,相对较高。

从阶段来看,2009年至2016年,人工智能领域年均单笔融资事件为5860万元; 2017年至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年均单笔融资事件1.63亿元; 2022年,这个数据是193万元。 十亿。

可以发现,2017年以来,AI领域单笔融资大幅增长,达到1亿元。 2018年至2022年,这一数据将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甚至将超过2亿元。

这说明,一方面,近年来人工智能项目估值越来越贵,投资门槛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由于头部AI公司吸资能力较强,单笔巨额融资事件频频发生。 现在,它已经不断推高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

注:早期包括Pre-A轮、天使轮、种子轮,成长期包括A/A+轮、B/B+轮,中后期包括C轮及以上

IT橙子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AI早期投资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波动幅度最大,从最高60%下降至2022年25%; 成长期投资比例相对固定,变动幅度在7%以内; 战略投资和中后期投资有一定增长趋势。

从2019年开始,成长期人工智能投资占比已超过早期人工智能投资占比,并且近年来一直保持这一结构。 这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投资偏好逐渐成熟的前兆。

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

通过美元交易和人民币交易的投资阶段对比发现,两者的投资风格和投资偏好存在明显差异。

人民币交易中42.8%投资于早期AI项目,42.8%投资于成长期AI项目,较为均衡; 52.2%的美元交易投资于成长期的AI项目,早期的AI项目仅占21.1%。 美元AI中后期投资占比18.8%,远超人民币交易的7.2%。

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美元基金更青睐已经运营到一定成熟度的人工智能项目,而人民币基金则更倾向于支持早期的人工智能项目。

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新闻/

从人工智能各应用层面的融资事件数量来看,2022年风险投资首选的国内人工智能项目是更贴近产业的应用级人工智能项目,其次是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前景的技术级人工智能项目,最后是基础层 AI 项目。

虽然风险投资对应用型人工智能项目的投资较多,但长期来看,可以发现底层建设和基础层的人工智能风险投资融资事件占比越来越大,2022年将达到23%; 而应用层融资占整体比重有所下降。

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

从细分领域来看,2022年融资最多的AI领域是技术层面的计算机视觉和成像,今年有113起风险投资事件; 二是应用层智能机器人项目,今年创投事件96起。 投资活动; 第三位是应用层的智能驾驶/自动驾驶项目,今年共有73个风险投资事件。

从基础层面看,今年风险投资对AI芯片、算力、传感系统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较多; 在技​​术层面,今年资本更加关注计算机视觉、成像、机器学习; 在应用上层,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AI项目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

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各细分领域融资总额及融资事件数量详见下表:

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资讯/

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资讯/

2022年,北京地区仍将是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活跃的“高地”。 总部位于北京的AI企业融资事件占全国27%; 上海和广东分别占22%和18%; 浙江占12%,江苏占9%。 其他地区的AI融资事件较少。

从城市来看,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最活跃的前10位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合肥、成都、西安。

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

从投资者数量来看,2013年至2018年,投资AI领域的投资者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后在2019年和2020年有所下降。到2021年,将有1,228名投资者投资该领域的公司。中国人工智能领域。

2022年,受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疫情影响,投资人工智能的投资者数量下降至800人。

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

IT橙子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的投资者是高瓴创投和红杉资本中国。 年内两者的AI投资事件数量分别为15起和13起。

此外,婺源资本、腾讯投资、线性资本、经纬创投、纪源资本、君联资本、联想创投、顺为资本、达辰资本等也在年内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项目。

2022年的人工智能赛道上,最活跃的交易撮合服务商(FA)是广源资本和元和资本,引导了超过7笔公开融资交易。

此外,亿纬资本今年协助神光科技获得融资,云秀资本帮助兴欣科技、舍旭科技等AI公司顺利获得融资。

2022新AI独角兽案例

IT橙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2022年人工智能赛道将新增14家独角兽企业,包括以下几类:

还有专注于企业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新独角兽“影刀RPA”。

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

在这四类AI独角兽中,我们分别选取了一两个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2022年新AI独角兽(AI+行业应用):

iBi(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原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博士于2017年11月创立。 Aibee专注于线下空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通过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机器人等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线下空间实现全面数字化。

2019年12月,Aibee推出六大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并落地——AI-BeeMall(线下综合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和AI-BeeTraffic(精准客流解决方案)针对大型购物中心场景。 针对零售品牌连锁店的AI-BeeStore(线下零售店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针对停车场的AI-BeeParking(新一代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针对机场的AI-BeeAirport(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以及AI- BeeTourism(全球智慧旅游AI升级计划)针对旅游业。

据了解,小米之家与Aibee在门店数字化方面达成全面合作。 合作两个月内,Aibee帮助小米米家升级了300家数字门店。 此外,Aibee还为招商蛇口旗下的购物中心提供了智慧商业相关解决方案,也为招商银行部署了智慧网点解决方案。

此外,Aibee还开发了自己的3D全景地图机器人,可以快速对大型购物中心进行数字建模。

Aibee目前的投资者和股东包括线下零售商红星美凯龙、周大福,以及一线风险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联想创投、先锋长青等。 Aibee的客户包括北京大兴机场、环球影城、古北水镇等。

暗物质智能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广州南沙。 致力于打造基于强认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平台,通过与教育、新零售等垂直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以强认知AI为核心的产业。 生态。

朱松纯,暗物质智能创始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与应用数学系终身教授、神经网络与计算机视觉实验室主任; 首席执行官林亮曾担任商汤科技执行研发总监、研究院副院长。

朱松春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已进入深水区,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是必然趋势。 他指出:“教育等垂直领域智能化升级的需求与强认知AI的人机深度交互、个性化服务等能力高度契合。 这是一条市场广阔、技术深度的赛道。 强认知AI的赋能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_智能化新闻/

2、2022年新AI独角兽(AR/VR/虚拟世界):Rokid若琪

朱明明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2007年,他在杭州创立猛犸科技,专注于手机操作系统。 2010年,猛犸象被阿里收购后,朱明明成为阿里M工作室负责人。

2014年7月,朱离开阿里再次创业,创立了致力于家庭AI领域研究的初创公司Rokid。 目前,Rokid在北京和旧金山设有分支机构,产品涵盖AR眼镜、智能音箱等。

2021年12月,消费级AR(增强现实)智能眼镜Rokid Air将正式上市。 数据显示,Rokid Air上线3个月内,稳居KICKSTARTER、亚马逊、天猫等国内外渠道AR销售榜第一名。

目前,Rokid已获得淡马锡、IDG资本、瑞士信贷、海通证券、元璟资本等多家顶级机构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Rokid今年3月成为新独角兽后,还完成了新三轮融资; 今年,Rokid融资总额突破13亿元,“吸金能力”惊人。

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

3、2022年新的AI独角兽(自动驾驶):禾多科技

禾多科技成立于2017年5月,创始人倪凯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曾在微软、百度研究院工作。 2016年加入乐视超级汽车(中国),担任智能驾驶副总裁。

据称,禾多科技拥有从整车线控、多传感器技术到上层自动驾驶核心算法模块的完整布局,是极少数具备全栈自动驾驶研发能力的公司之一。

广汽集团是禾多科技最重要的客户。 2021年10月,双方宣布将于2022年推出多款搭载禾多科技自动驾驶系统的广汽车型。

据介绍,禾多科技将为广汽乘用车品牌传祺和新能源品牌艾安提供多款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智能停车。

截至目前,禾多科技共完成6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主要投资者包括广汽集团、IDG资本、四维图新、红杉中国等。

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

4、2022年新的AI独角兽(机器人):Mega Robot

2016年,黄宇清与两位同事共同创立了兆嘉机器人; 黄玉清创业前曾担任北京普源精密电子的产品线经理,拥有多年电子测量行业的产品管理经验。

黄判断,在笨重的工业机器人(以“机械臂”为主要形态)和强调教育功能的玩具机器人之间,“应该有一种更贴近人、更灵巧的小型机器人,帮助人们完成重复性任务。” ”。 这就是协作机器人,它在当时是机器人技术中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近年来,米伽机器人在医疗行业发力,积累了医院、疾控中心、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等众多医疗行业客户。 可为生命科学、智慧零售、轻量化制造领域提供灵活实用的自动化。 解决方案。

在外部股权融资层面,米伽机器人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个人天使投资人的500万元种子投资。 此后,公司成功获得7轮超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明康德药业、创新工场、愉悦资本、英诺天使基金等。

Mega Robot今年6月完成3亿美元C轮融资,成为今年最新的协作机器人独角兽。

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_智能化新闻/

据IT橘子统计,包括上述一些新晋独角兽在内,今年共有24家AI公司获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 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智能化新闻_智能化_智能化资讯/

风险投资人对AI赛道的判断

在国家政策层面,“新基建”在2021年被多次提及,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 借力“数字基建”政策,人工智能创投将在2021年达到近10年来的高峰,融资金额达2187.92亿元。

在数据层面,我们看到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国内人工智能企业。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3000名投资者投资人工智能。 这既是政策红利的后续,也是基于AI赛道长远发展的判断。

在三年疫情背景下,中国AI投资节奏与调控节奏呈现出一致性——2020年疫情初期,AI投资表现处于中间; 2021年,国内环境向好,AI投资最稳定,创投创出新纪录; 相比之下,2022年将是最动荡、表现相对最差的一年。

纵观整个AI行业的风险投资热潮,2022年最多的投资者仍将是应用层的AI解决方案公司,占该领域投资事件的45%; 其次是拥有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的AI科技公司,投资事件占比32%; 基础层AI芯片/算力企业占比仍然较小,因为其风险投资门槛最高、周期长,相关优质初创企业也逐渐涌现和成长。 中间。

另外,摘录近期一些知名投资人对人工智能赛道的判断和思考:

“AI+”智能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产品和应用场景,AI与家居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此外,服务型人工智能领域的交互体验有望进一步提升,在社区养老的具体场景中也将衍生出许多对环境感知需求更加敏感的定制化人工智能产品。

“‘AI+医疗’带来了很多可能性,让人们有更大的想象力来解决医疗问题,也激励了致力于医疗人工智能的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继续努力。可以预见,这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的重要方向。此外,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也看到了新的曙光,无论是新靶点的发现,还是在晶体和药物领域的应用未来,AI能力是每个大型药企必备的能力。

——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沉南鹏

很多人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制造业,而工厂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应用场景。 重复劳动在农村比较普遍,而且这种重复劳动可以扩大甚至国际化。 当人工智能取代重复劳动时,农民可以耕种土地,这样人工智能就可以承担90%的工作。 “农村地区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佳场景。”

未来三到五年,推动农业改革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它可以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李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