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牛逼的智能硬件插座 17家公司正在竞选上市
作者 韦世伟
编辑 鑫源
国内TWS(真无线立体声)市场仍在快速增长。
今年3月,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最新报告称,2020年中国无线耳机市场出货量为9610万台,其中真无线耳机占比66%,同比增长44.1%。
当我们把视野拓展到全球时,中国TWS耳机市场的增速也名列前茅。 今年6月,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在最新报告中提到,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TWS耳机销量同比增长44%,其中中国同比增幅最高。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背后,各玩家都在加紧步伐,加快产品研发步伐,以抢夺更大的市场蛋糕。
事实上,科创板也是TWS行业玩家的资本战场。 据智东西统计,2020年至今年7月初,已有17家TWS耳机供应链玩家冲刺科创板IPO,涉及智能音频So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 截至目前,已有5家企业取得成功。 登机。
在这场颠覆人们可穿戴智能生活方式的混战中,我们看到传统音响巨头苦苦转型,手机厂商加速推陈出新,电商、互联网玩家纷纷涌现,甚至还有规模更大的白标玩家。 其中,打打闹闹……
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玩家蜂拥而至,冲向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刀光剑影中,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抢占TWS耳机市场的高地,借助资本的帮助,迅速抢占第一的位置。
此次,智东西选择从一级市场的角度入手,探究当前TWS耳机行业背后国内供应链的资本状况。 或许,在争相科创板IPO的玩家档案中,我们可以从小的角度看到市场的爆发。 、国内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
1、一年半时间,推动IPO企业17家,成功上市5家。
虽然近一年半来共有17家TWS耳机供应链相关企业披露了科创板IPO进程的新进展,但涉足TWS耳机核心零部件的玩家并不多。
简单来说,这17家企业中有5家涉及电源管理芯片、3家智能音频SoC芯片公司、2家存储芯片公司和2家MEMS传感器公司,其余涉及信号链芯片、功率器件、封装和芯片。检测技术,精品屏蔽罩研发和销售各一家,自主品牌各一家。
目前已有7家公司IPO注册生效,其中已挂牌的5家公司分别是敏芯科技(MEMS传感器)、芯海科技(信号链芯片)、恒玄科技(智能音频SoC芯片)、和林科技(精细屏蔽罩)、立芯微(电源管理芯片)。
此外,除奥极科技IPO终止外,科创板其他企业IPO进程仍在有序推进。
▲2020年至2021年7月上旬TWS耳机供应链企业科创板IPO情况汇总
从营收来看,恒玄科技、聚芯科技、立芯微、英集芯、敏芯科技等9家公司其TWS耳机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均超过50%,占总营收的大部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业务收入全部来自TWS耳机市场。 例如,存储芯片厂商普然半导体2020年NOR Flash业务营收为4.93亿元,占总营收的68.75%。 除了应用于TWS耳机之外,还广泛应用于低功耗蓝牙模块、手机触控以及指纹和安全芯片等领域。
与此同时,还有芯海科技这样的玩家。 虽然也提供TWS耳机的压力触控芯片和耳机充电仓的MCU芯片,但这两类芯片的营收仍然较小。 公司主要营收仍集中在健康测量AIoT芯片产品领域。
2、上海、广东玩家积极冲刺,政策和市场引导明显。
从地域分布来看,这17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
其中,华东地区的10家玩家全部分布在上海、浙江余姚、苏州、江苏和无锡,而华南地区的7家玩家则全部集中在广东省,分布在深圳、珠海、佛山和东莞。
▲17家TWS耳机供应链厂商区域分布
不难看出,各地原有的产业链生态也为当地TWS耳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恒玄科技、艾为电子、东芯半导体、普然半导体、星岛科技五家公司的总部都位于集成电路产业非常成熟的上海。 与此同时,苏州、无锡这些年也启动了不少半导体产业。 相关发展扶持政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尤其是上海,其集成电路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制造业位居全国第一,设计和封测业位居全国第二。 总体来看,上海无论是在人才吸引还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上都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这使得芯片初创企业得以崛起。
恒玄科技是我国智能音频SoC芯片的新玩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这也是科创板第一只TWS股票。
相比之下,华南地区TWS耳机供应链玩家集中的原因与华东地区略有不同。 前者更加面向市场。
一方面,深圳作为华强北电子“帝国”的所在地,是国内TWS耳机白标市场的中心。 与此同时,领先的白标TWS耳机智能音频SoC供应商中科蓝讯位于深圳。
据旭日大数据今年4月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TWS耳机出货量达到约1亿对,占全球出货量的64%。 其中,白牌耳机出货量接近9000万副,这对于中国TWS耳机来说非常重要。 市场发展仍发挥主导作用。
▲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TWS耳机出货量按地区分布(来源:旭日大数据)
另一方面,珠海、佛山、东莞也是国内重要的制造基地。 尤其是东莞,拥有强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无论是早年的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还是如今的华为、OPPO、vivo等手机品牌都在东莞设立了制造中心。
事实上,手机玩家也是最容易占领品牌TWS耳机市场的玩家类型。 现阶段,除白标市场外,全球TWS市场前五名的玩家均为手机厂商。
3、电源管理芯片玩家最多,已基本实现盈利。
一副小小的TWS耳机背后,其实有一条非常长的零部件供应链。
仅耳机部分就包括智能音频SoC芯片、MEMS麦克风、电池、存储芯片和各种传感器。 充电盒部分包括微控制器、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电池等器件。
纵观过去一年半的时间,科创板IPO上市的TWS耳机供应链厂商主要供应四类零部件:智能音频So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和MEMS传感器。
1、恒玄科技:科创板第一股TWS股票
恒玄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音频SoC芯片制造商之一。 2020年12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1%。 截至今日收盘,恒玄科技股价上涨1.51%至306元/股,市值367.2亿元。
恒玄科技的产品主要包括三类:普通蓝牙音频芯片、智能蓝牙音频芯片、Type-C音频芯片。 其中,智能蓝牙音频芯片2020年实现营收约5.46亿元,同比增长135.38%,占总营收的51.47%。 毛利率同比增长2.95%。 这也是本财年唯一毛利率上升的业务。
同时,2020年恒玄科技智能蓝牙音频芯片出货量为4300.54万颗,同比增长128.07%。 目前,其音频芯片产品已进入华为、三星、漫步者、万魔、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音频产品供应链。
除了TWS耳机市场,恒玄科技也在AIoT主控平台芯片市场加大竞争优势。 其用于智能音箱的WiFi/蓝牙双模AIoT SoC芯片已量产出货,应用于智能音箱。 该手表的SoC芯片仍在开发中。
▲华为FreeBuds真无线TWS耳机主控芯片采用恒玄科技方案
2、中科蓝讯:白标TWS耳机市场龙头
虽然中科蓝讯比恒玄科技晚诞生一年,但仍是国内领先的国产音频SoC芯片厂商。 其于今年5月向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目前已进入询价阶段。
中科蓝讯和恒玄科技的营收规模相近。 2020年,中科蓝讯营收9.27亿元,其中TWS蓝牙耳机芯片营收4.39亿元,占总营收的47.42%,毛利率为32.34%。 同时,2020年其无线音频芯片销量已突破6.74亿颗。
不同的是,中科蓝讯的芯片并不是基于市场主流的Arm芯片架构开发的,而是基于开源的RISC-V指令集架构。 同时,其服务的客户主要来自白牌TWS耳机市场,而非品牌市场。
不过,中科蓝讯在招股书中提到,将在巩固现有白标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知名品牌客户的拓展力度。 目前公司已进入传音、飞利浦、联想、铁三角、创维、摩托罗拉、夏新、奥奇、网易、唱霸、360、爱奇艺、天猫精灵等知名音响厂商的供货体系。
▲360 PopBuds SE真无线耳机主控芯片采用中科蓝讯方案
3、立芯微:三星大客户支持的模拟芯片厂商
无锡立信威成立于2002年,深耕电源管理领域近20年。 今年6月28日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首日股价暴涨327.63%。 截至今日收盘,立芯微股价下跌0.26%至164.88元/股,市值105.5亿元。
目前,立芯微已开发出500多种产品,涵盖电源转换芯片、电源保护芯片、显示驱动电路等主流电源管理芯片。 主要应用于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
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立芯微已进入三星、小米等消费电子品牌的可穿戴设备业务,提供20多种电源转换芯片(如LDO)、保护芯片(如OVP)、充电管理芯片、负载开关等产品。 其中,三星是立信威2020年第一大客户,立信威营收2.52亿元,占比46.44%。
现阶段,电源管理芯片仍是力晶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公司也计划逐步拓展至信号链芯片等其他业务方向。 2020年,其电源管理芯片业务收入约为4.66亿元,占总收入的85.93%; 毛利1.36亿元,占总毛利85.59%。
4、英集芯:国内电源管理芯片主要供应商之一
诞生于2014年的深圳英集芯是一家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公司,也是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协议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今年6月10日,英集鑫向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并于昨日进入询价阶段。
英集芯的电源管理芯片可分为移动电源芯片、无线充电芯片、TWS耳机充电仓芯片和车载充电芯片等。事实上,英集芯2019年才开始生产和销售TWS耳机充电盒芯片。类型芯片从2019年的56.31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317.13万元; 出货量也从72.27万元增加。 增至2295.03万件。
目前英集芯的TWS耳机充电盒芯片拥有漫步者、图拉斯、倍思等最终品牌客户。 除了现有的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协议芯片外,英集芯还在拓展更多的数模混合产品线,如物联网芯片、智能音频处理芯片、信号链芯片等。
▲英集芯TWS耳机充电盒芯片介绍
5、普兰半导体:杰瑞、恒玄位列其前五名客户
普兰半导体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市场上少数能够使用IP公司Cypress授权的SONOS工艺平台完成NOR闪存芯片研发设计的公司之一。 今年6月已在科创板IPO注册。 生效。
公司主要开发NOR Flash和EEPROM存储芯片。 NOR Flash产品可应用于低功耗蓝牙模块、TWS耳机、手机触摸和指纹、可穿戴设备和安全芯片。
同时,其NOR Flash产品已通过汇顶科技、恒玄科技等主要原厂厂商在三星、OPPO、vivo、华为、小米、联想、惠普等厂商的产品以及手机屏幕上实现深天马、好利达等厂家。 。
2020年,蓝牙音频SoC厂商杰瑞科技和恒玄科技分别是普兰半导体第一大和第四大客户,均主要销售NOR Flash产品。 其中,普兰半导体来自杰瑞科技的营收为8760.76万元,占比12.21%; 来自恒玄科技的营收为5691.37万元,占比7.93%。
6、民芯股份:首家科创板MEMS企业
敏芯股份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MEMS芯片设计能力和MEMS传感器整个生产流程国产化的企业之一,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 同时,还可以自主设计为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信号转换、处理或驱动功能的ASIC芯片。
民芯股份于2020年8月正式登陆科创板,作为科创板MEMS第一股,开盘股价大涨263.81%。 截至今日收盘,其股价上涨9.13%至142.2元/股,总市值75.65亿元。
目前,敏芯科技拥有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三大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笔记本电脑等各个领域。 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统计,2019年全球MEMS声学传感器出货量排名中,敏芯MEMS芯片出货量排名第三。
在TWS耳机市场,敏芯新研发的骨传导麦克风解决方案现已完成工程设计和样品交付,正在与TWS主芯片厂商合作,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 此外,其压敏传感器已于2020年第四季度成功开始向TWS耳机客户小批量出货,并将于2021年推动大批量出货。
4、TWS耳机供应链厂商背后的资本推动者
一些乐观人士估计,如今智能手机的年出货量约为13亿部。 随着手机厂商逐渐取消耳机插孔,不包含耳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也逐渐形成。 假设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为两年,TWS耳机为一年,消费者需求比例为50%,那么在理想情况下,该品牌TWS耳机的年出货量将超过6亿对。
尽管从事实来看,现阶段TWS耳机市场规模与乐观者预估的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TWS耳机市场蓬勃发展的市场态势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玩家。
事实上,资本就像蜜蜂。 闻到市场气味的蜜蜂蜂拥而至,无论是作为股东还是作为大客户,他们都成为这些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对自己的TWS耳机供应链负责。 以及商业生态的拓展。
总体来看,2020年以来抢滩科创板IPO的17家TWS耳机供应链企业中,不乏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有相关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
例如,小米长江基金是恒玄科技第五大股东,持股4.66%。 此外,由于恒玄科技不直接与终端品牌厂商打交道,其前五名客户对应的终端品牌还涵盖华为、哈曼、OPPO、百度、谷歌、小米、索尼、万魔、魅族等公司。
同时,小米也是功率半导体厂商芯科科技的第三大客户。 2020年,星岛科技来自小米的营收为3800.48万元,占总营收的10.32%。 在TWS耳机市场,星岛科技主要供应二极管、晶体管等功率器件,以及单节锂电池充电芯片、过压保护芯片等功率IC。
▲恒轩科技IPO招股书报告期内前五名客户与部分终端品牌厂商对应关系
华为通过哈勃科技持有存储芯片制造商东芯半导体4%的股份,同时也是模拟芯片制造商西迪微电子的第二大客户。
一方面,东芯半导体自主设计的SPI NOR Flash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手机、TWS耳机等产品。 2020 年排名前五位的客户包括 LG、三星和伟创力。 其中,伟创力是全球知名的3C产品代工代工厂,Beats、Jabra等Audio厂商都是其TWS耳机业务客户。
另一方面,西迪微电子主要产品包括DC/DC芯片、超级快充芯片、锂电池快充芯片等,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电子领域,并可广泛应用于可穿戴领域设备等领域。 2020年,其来自华为的收入为6740.22万元,占比29.51%; 高通为第三大客户,营收5375.77万元,占比23.54%。
▲东芯半导体2020年直销模式下客户销售额前五名
此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中芯国际、中芯国际聚源投资共同设立的聚源聚芯也是TWS耳机资本市场上较为活跃的投资者,分别持有立芯微2.92股。 东芯半导体 % 股权和 8.46% 股权。
结论:TWS耳机市场加速发展,高端核心器件仍由国外主导。
TWS耳机市场爆发的背后,国内供应链的拼图正在逐步完成,一级市场IPO上市的争夺已经开始。 但不难发现,在2020年至今的时间线中,TWS耳机供应链相关的17家玩家中,核心器件厂商数量依然较少,主要客户还是作为TWS耳机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企业。 TWS耳机市场的顶级玩家。 不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国内TWS耳机供应链已日趋成熟,但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事实上,现阶段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索尼、BOSE等知名品牌的TWS耳机产品及旗舰产品在选型上仍偏爱高通、德州仪器(TI)、ADI公司。成分。 (ADI)、楼氏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厂商。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恒玄科技、敏芯科技、立信威等企业已成功进入耳机TWS耳机品牌供应链,加速拓展更多知名品牌市场。 相信随着国内供应链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内玩家在全球TWS耳机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注:文中分布图来自我爱音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