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解读死神第二季八种深深的恐惧
“爱、死亡和机器人”,这三个未来的普遍主题,似乎有某种魔力,将这些短片引向了一个共同的核心——恐惧。 以下是从人类群体的角度对《爱死了》第二季八部短片中每一部的深层恐惧进行深入分析。
(剧透警告)
1.“自动化客服”:垄断生活
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日落城”的老城区。 这座城市的居民都是垂暮之年的老人。 幸运的是,这里有一群高度分工的机器人,让老人的生活非常舒适。
然而,这个机器人所创造的美好生活画卷并没有持续多久,悲惨的枪击一幕就发生了——扫地机器人开始肆意屠杀房间里的所有生物。
原因很简单。 由于扫地机器人嫉妒女主人珍妮特和她的宠物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它启动了原本旨在杀死有害生物的“清洁模式”。 杀死浴缸后面的金鱼后,他继续对室内生物进行无差别的攻击。
看到情节直接滑向智能机器人杀死人类的陈词滥调,《爱至死》系列中必要的转折出现了。 珍妮特拨打了机器人的客服电话。 这时,故事中真正的反派——“自动化客服”登场了。
在被告知人工客服需要等待6小时14分钟后,Jeanette无奈选择了自动化客服。 一边,扫地机器人疯狂射击,另一边,自动化客服耐心引导珍妮特给扫地机器人喂东西甚至宠物。 珍妮特逐渐被迫崩溃。 幸运的是,在邻居的帮助下,她经过一番挣扎才制服了机器人。
珍妮特的困境就这样结束了吗? 不,这只是开始。
自动化客服告诉珍妮特,机器人已经将她的信息传递给了每一个正在运行的机器人。 他们开始追捕她,直到她的DNA从地球表面完全消失。 除非在机器人停战区购买一块房产,否则她只能逃跑。
这时候,珍妮特已经忍无可忍了。 她扔掉了无线耳机,将自动化客户服务的威胁远远抛在了身后。 无线耳机被后面的机器人碾成了碎片。 而珍妮特则头也不回地逃离了落日之城。
《自动化客服》的故事似乎花了很多时间在珍妮特和扫地机器人之间的斗争上。 其实真正的坏人一直隐藏在耳机里,就是标题中提到的“自动化客服”。 如果影片的主旨是影射客服电话的低效和套路,那么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2005年,春晚的相声《咨询热线》就讽刺了这一现象。
事实上,“自动化客户服务”的主旨远不止于此。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珍妮特的困境是在她制服了机器人之后才开始的。 她要反抗的不再是机器人,而是所有机器人背后的巨大力量。 耳机里的客服控制着她的思绪,而后面追赶的机器人则迫使她按照客服的指令进行新的购买。 从结局来看,落日城的所有机器人都加入了追逐珍妮特的队伍,就连片头出现的遛狗机器人也不例外。
在这座夕阳之城,居民已经变得高度依赖机器人。 机器人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状态,所有机器人均由自动化系统统一部署。 在这套规则中,没有一个像Jeanette这样的用户能够做出独立的选择。 他们只能受垄断市场的摆布。
通过寡头垄断获得行业话语权的例子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早已可见,而在美国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后期。 即使有反垄断法的控制,个人用户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弱势方。 虽然被机器人猎杀的恐惧还比较遥远,但被APP“宰杀”的现象已经很近了。 到那时,我们该如何逃离落日城呢?
2、“冰”:科技带来的新壁垒
《冰》的故事回归到家庭和社会身份的话题。
短片使用了大量的对比色,利用色调赋予故事强烈的未来感。
两兄弟中的长子塞奇威克是方圆一百光年之内唯一没有被改造的人。 因为从未被改造过,所以塞奇威克的能力比那些改造过的人要弱一些。 他一直对此感到自卑,无法融入改造人的群体。 弟弟弗莱彻是一个“正常”的改造人。 为了将弟弟带入改造人群体,他带着弟弟和朋友们做了一件危险的事情——去冰面观看鲸鱼冲破冰层的那一刻。 鲸鱼会不断地冲破冰层来呼吸。 这个过程至少有七次,改造人类的乐趣就在于逃离这些毁灭性的影响。
在逃跑时,他的弟弟弗莱彻被鲸鱼溅起的冰镐刺伤,但他的半机械人朋友们只专注于自己的逃跑。 只有各方面能力都不如半机械人的弟弟塞奇威克背着弟弟,艰难地逃离了危险地带。
安全着陆后,大家并没有把危险的情况放在心上。 哥哥也发现弟弟的脚已经恢复正常了。 有人将这个剧情的设定解读为弟弟从未受伤,而是故意假装受伤,以获取弟弟的信任。 事实上,影片专门描绘了弟弟受伤后脸上的痛苦。 由此看来,兄弟情并不是本集的重点。
当他发现弟弟受伤后正在快速行走时,他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从这一点来看,弟弟确实受伤了,但是化人的优势让他拥有了快速恢复的能力。 这进一步说明,观赏冰鲸这种极其危险的行为是改造人专属的娱乐活动。
这种能力上的差距与短片开头父母提到的兄弟缺乏朋友的说法相呼应。 在科技带来的新壁垒中,非变形者与变形者之间有一层厚厚的冰层,想要冲破这层冰层并不容易。 鲸鱼为了呼吸而与冰面的碰撞,可以理解为兄弟为突破技术壁垒所做的努力。 然而,这个过程比鲸鱼撞冰要困难得多。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融合困难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难题。 种族、宗教等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与人类斗争了数千年。 随着科技增强人类功能,赛博朋克不可避免地走进了现实。 人与人之间可能在基因层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坚固的冰,远比之前遇到的差异和隔阂要严酷得多。 很难想象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威胁?
3.《杀戮小队》:被科技阉割
《流行小队》改编自保罗·巴奇加鲁皮的同名小说。 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下,“流行”被赋予了“杀死孩子”的意思。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生育,未来设定是人类掌握了长生不老的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人口控制。 没有人会死亡,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能够出生。 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质量,必须禁止一切生殖活动。 影片男主角布里格斯的犯罪小队被指控杀害了所有秘密出生的孩子。
永生的代价是无法生育。 这个逻辑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这个成本值得吗? 布里格斯对此也充满了疑问。 布里格斯对女友爱丽丝说,如果我们不是永生,我一定会嫁给你。 爱丽丝回应他,如果我们没有永生,我希望能怀上你的孩子。
短暂的犹豫后,布里格斯继续他的工作。 以恐龙玩具为线索,他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小女孩。
这个故事的结局正是观众所期待的。 布里格斯被女孩的纯真所感化,他选择留下女孩并保护她。 但留下女孩本质上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他最终只能和杀戮队的成员互相残杀。
这部短片从剧情上来说比较平淡,但比被科技消毒的设定要好。
长久以来,无论向前还是向后,长生不老都是无数人类的追求。 这部短片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所有人类都真正永生,那意味着什么? 短片设想了一个高度发达但毫无生气的世界,充满了杀害儿童和杀害儿童的恐惧。 那么,谁被剥夺了人类的生殖权利呢?
4.《沙漠里的雪》:永恒的孤独
《沙漠之雪》也探讨了不朽的问题,但与《杀戮小队》不同的是,这个故事讲的不是群体的不朽,而是个人的不朽。
斯诺是一个由于特殊的生物学原因而获得永生的人类。 123年前,他的妻子因无法接受自己正在衰老而丈夫却没有衰老的事实而自杀。 他独自生活在山洞里,偶尔下山购买高度稀缺的商品草莓,并与想要利用他的身体进行研究的势力进行斗争。
或许是为了平衡系列短片过于压抑的氛围,这个故事给观众留下了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结局。 不朽的斯诺遇到了赛博朋克的希拉德。 由于多年前的一次事故,她的身体被金属陶瓷取代,但她仍然拥有脊柱、神经组织和人类大脑。
两个因为永生而孤独的人,成了彼此的安慰。
如果说上一个故事《杀戮小队》讲的是群体不朽带来的生育问题,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是个体不朽带来的孤独问题。 不朽者的伙伴和亲人最终都会离开他。 山洞里永恒的孤独是幸运还是虚无?
5.《高草》:车轮下的幽灵
《高高的草》是一个看似奇怪,实则隐喻性很强的故事。
火车在夜晚的荒野中失去了动力,暂时停了下来。 当男主下车抽烟的时候,被一些微弱的磷火吸引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一步步走进了草原深处。 高高的草丛中,闪烁着无数的磷火。
突然,一只人形大小的怪物从泥土中钻了出来。 一瞬间,覆盖了整片草地,朝着男主聚集过来。
慌乱之中,男主早已迷失在高高的草丛中。 幸好此时售票员救了他,并用火将怪物赶走了。
受到惊吓的男主角急切地想知道那是什么,售票员告诉他,他认为他们曾经是人类。 火车经常一到这里就断电了,这种事经常发生。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完整、惊险、刺激、
就像一个普通的冒险故事一样。
但如果你留意短片开头的报纸专题,你会发现这个故事似乎另有隐喻。
报纸的标题清楚地写着:
“西海岸的生意正在蓬勃发展。”
这个标题立刻就把故事的背景带到了美国西部大发展的时代。 电影中火车的形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9世纪中叶,与外界隔绝是西方城市发展初期的最大障碍。 一场声势浩大的铁路建设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而随之而来的,无数鲜活的生命也卷入了飞驰的车轮之中。
“他们不喜欢火,一点也不喜欢。”
他们是谁? 火代表什么?
他们是印度人吗? 那些因为反对修建铁路而在西海岸铁路旁的草地上被伏击的印第安人,随后就被消灭在了草地上。 他们是中国工人吗? 那些被不稳定烈性炸药炸死的华侨工人被埋葬在内华达山脉。 火代表什么? 无可争议的热武器? 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 还是对金钱永无休止的追求?
短片并没有说清楚,只是提到了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全屋》:走钢丝的好孩子
这是一个将主题浓缩在最后一幕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安静的圣诞夜。
兄妹俩期待着圣诞老人带来礼物。
但“圣诞老人”的出现却让他们害怕了。
更让他们害怕的是,“圣诞老人”确认他们是好孩子后才拿出礼物。
最后,姐姐问弟弟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是好孩子会怎么样?
这部短片的解读非常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自始至终,姐弟俩父母的形象都没有出现。 根据最后一句的分析,我们不妨把怪物理解为父母。
如果孩子是一个“好”孩子,父母就会给他想要的礼物,但如果他不是“好”孩子怎么办? 会被“吃掉”吗?
7.《生命的牢笼》:自我隔离
这是展示 CGI 技术的大片的缩小版,有太空、枪战和机器人打斗的场景。
主角特伦斯的太空战舰受损后坠毁在一颗荒凉的星球上。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个避难所,在那里等待救援。 避难所里的机器人发生故障,袭击了特伦斯(第一集的情节似乎很熟悉)。 在发现机器人编程中的漏洞后,特伦斯摧毁了机器人。 故事的最后,特伦斯给自己注射了药物。
这个故事场面宏大,但情节却很简单。 主人公特伦斯面临的处境,有点像疫情下自我隔离、自我奋斗、治愈的过程。 避难所是人们与病毒作斗争的孤岛。 救援只能是辅助,真正的敌人却需要自己去战胜。
8.《溺水巨人》:人性之恶与集体失忆症
这是科学家史蒂文讲述的一个故事。 影片充满荒诞的设定,但荒诞却折射出现实。
故事从巨人的尸体搁浅在海岸开始,这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
人们肆无忌惮地探索这个巨大的身体。 起初,我只是跳舞并享受其中。 后来,随着尸体的腐烂,人们开始在上面写下各种文字、标语、涂鸦。
或许是因为视觉感受的原因,电影对这些行为的表现比原著小说更加内敛。 原著小说是这样描述的:
我注意到灰色的皮肤上刻着一些半开玩笑的口号、纳粹标志和其他符号,就好像这个一动不动的巨人被肢解时,压抑已久的大量怨恨突然被释放出来。 其中一只耳垂被木矛刺穿,胸口中央燃起一团小火,将周围的皮肤熏黑。 细细的木灰还在被风吹走。 ——译自JGBallard《淹死的巨人》
这种肆意破坏其他人体的行为并非绝对荒谬。 1974年,“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创作了她著名的行为艺术作品《节奏0》。 在这部作品中,阿布拉莫维奇麻醉了自己,并赋予了观众利用桌子上的七十二个道具为所欲为的权利。 人们一开始是为了测试,然后剪开她的衣服,给她涂口红,抓伤她的皮肤,直到他们用枪指着她的头,被迫终止活动。
影片中巨人的尸体无疑是一头随时待宰的巨人“玛丽娜”。 人们内心积聚的邪恶被无节制地点燃、释放。 最终,就像影片结尾的残骸一样,被集体遗忘了。
影片最后,科学家史蒂文想象了巨人复活的场景。 他大步走在街上,捡起碎片,然后又回到了大海。 巨人尸体所代表的形象可以有多种解读:被遗忘的历史、被遗忘的迫害、被遗忘的不公正等等。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人,终将重见天日,被彻底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