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20年培育智能沃土打造高效运输新格局
中新网杭州12月27日电 (方坤)货运司机卢克没想到,二十年来只在尘土飞扬的路边等顾客的自己,会被这个“智能”时代带动,迎头赶上。 以前不可想象的“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物流”浪潮——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用手机上的“易货迪”在线接受系统的订单。
图为杭州川化公路港集散中心。王刚 摄
在货运领域,中国大约有数百万家公路运输公司。 公路运输80-90%是个体公路运输司机,运力十分分散。 中国有超过750万家公路物流公司,而每户平均只有1.5辆卡车。 汽车; 同时,市场竞争无序,安全诚信缺失,缺乏统一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营日趋成熟和规范。 在以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智联”)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探索下,我国物流业已从最初的“脏、小、散”逐步转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高效、标准化的运输。 中国已进入智慧物流新时代。
公路运输“脏、乱、乱”成为“物流痛”
“物流行业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行业,一辆卡车和一部电话就可以成立一家货运公司。” 浙江苏邦物流老板黄锦江告诉记者,刚创办物流公司时,他只有两辆卡车。 ,不知道行业标准是什么,也没有约束机制。 做生意的“黄金法则”就是与同行打价格战。
图为杭州川化公路口岸场景。王刚 摄
黄金江也不例外。 占中国国内运输量77.5%的公路运输一直是中国物流的“短板”。 “且不说行业降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我们最头疼的就是卡车找不到货,一大群货运司机坐在路边等待顾客,这对于商家来说是常有的事。”关闭三天。” 卢克说道。 一方面“车里找不到货”,另一方面“车里找不到货”,退货空载率极高。 为了生存,各物流企业被迫进行无序、恶性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价格体系受损和局部供需失衡。
记者了解到,我国整车物流企业长期存在规模小、协同性差、资源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运输资源浪费、竞争力弱等问题。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仍暴露出不少“脏、散、差”的问题。 “物流痛”日益成为我国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和短板。
“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行业向上发展
“国家的短板、行业的痛点、城市的难点,本质上是缺乏一揽子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 传化智联总裁助理李尚清认为,中国各地货运站都是信息孤岛,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卡车司机组织不严,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不互联。 究其原因,是物流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功能齐全的物流。
“脏、小、散、差”的行业现状,让一批深刻意识到“物流之痛”的企业开始思考变革。 以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发”)为例。 31年前,川发涉足化工行业。 正是在制造业第一线的长期实践,让传化切身体会到了制造业物流的阵痛。 2000年,毅然加入物流行业。
2002年,全国首个项目杭州川化公路港在钱塘江南岸破土动工,开启了引领物流行业公共物流平台建设运营的征程。 2005年,公路港城物流中心拉开了全国连锁复制的序幕。 传化立足全国物流布局,顺应区域经济特点,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全国网点建设和网络布局。 截至目前,传化已在全国布局100多个公路口岸城市物流中心项目,运营50多个公路口岸。
从自行车、平板车到摩托车,从卡车、车队到成立储运公司,从货运市场到建立公共物流平台……通过建设公路口岸城市物流中心平台,分散物流资源汇聚在一起,可以实现高效配置,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川华物流17年的发展是20年来中国物流发展的典范。 “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向上发展。 微型。
作为中国国内公路物流的领军企业,传化在生态系统内建立了系统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并凭借自身在物流行业的影响力,深度整合和连接线下中小微物流企业,从而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途径。创造价值。 推动中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商业模式。
“物流大脑”迎政策与技术双重趋势
“目前,川发正在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中国货运网络。” 传发智联副总裁项天成表示,传发正在布局的“传发网络”将包括线下城市物流中心、线上智慧物流商城为两大入口,以物流供应链、数字化、金融和创新为核心。三大引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政府频频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中长期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 《物流业发展中期规划(2014-2020年)》,加快部署。 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健全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
据悉,自从国家将“互联网+物流”纳入重点规划以来,物流业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移动和运输过程,而是成为积累数据的入口,成为新的数据驱动、价值驱动的产业。带动产业。 当前,物流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面临全面转型升级。
日前,记者探访了位于浙江杭州的川发公路港——川发打造的川发网智能物流平台的线下实体之一。 在公路口岸,来自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的车辆、货物、人员汇聚于此。 卡车进出、货物装卸、仓库与货物匹配、司机休息……几乎所有与公路物流相关的载体都可以在这里安家,可以说是城市的“物流中心”。
“这种常态化的流通,背后有一个集‘物流、信息、金融’于一体的智能物流系统,由路景、易货地、云仓系统、传汇支付组成。” 传化云仓项目部总经理张寒兵介绍,传化网智能物流平台将线下公路口岸与线上智能物流系统相结合,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一单业务场景。
对此,传化大厦总部所在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发改局副局长邵水勇表示,传化的路港物流模式整合了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成功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探索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新途径,为公路物流转型升级和物流业发展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位于钱江世纪城的传化大厦正在成为中国公路物流的‘大脑’,有效服务中国制造。”
可见,从传统的产业模式到如今的智能物流体系,我国物流业早已发生转型。 “物流大脑”站在政策和技术双出口,把握供应链原点,有效推动供应链端到端“一单”。 “到底”为我国智慧物流新发展开辟了新模式。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