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研究报告智能化重构财富管理市场合作共赢将打破零和博弈
“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25%-50%的增长,让各类机构实现了15%-30%的收入增长和25%-50%的利润增长。” 近日,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联合陆金所发布的《2019-2020年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揭示了智能科技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魔力”。 技术演进带来的组织形态、行业格局、市场趋势的演进正在深刻影响整个财富管理产业链。
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财富管理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全球趋势。 随着全球受COVID-19疫情影响,非接触式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包括财富管理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的线上化、智能化进程将加速。
陆金所控股首席执行官季奎生表示,“目前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仅发展了5%-6%,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不同类型的机构将尽快打破竞争壁垒,开启智能化领域的合作。 优势互补才是打破零和博弈、实现共赢之道。”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谭燕认为,通过合作,不同机构将能够获得更多客户(包容下沉)、满足更多需求(深挖潜力),从而实现共赢。
全球智能势不可挡,可帮助组织提高 50% 的利润
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将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看似饱和的市场将从零和游戏转变为“增量”游戏。 BCG预计,以AI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未来可以帮助整个财富管理市场实现资产管理规模25%-50%的增长,帮助各类机构实现收入15%-30%的增长和25%-收入增加 50%。 % 利润改善。
大众富裕客户群体(可投资金融资产100万美元以下的客户)的价值将受到刺激,不可低估。 BCG数据显示,该客户群一半以上的资产仍为现金或储蓄形式,尚未被财富管理机构挖掘。 潜在的财富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该客户群目前以17%的管理规模贡献了27%的理财收入,单位资产收入的贡献也相对较高。 以大众富裕客户群为代表的普惠市场将是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未来十年的新机遇。
智能化手段将使普惠财富管理成为可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BCG在报告中指出,对于机构和市场来说:一方面,智能个性化顾问可以大幅降低人工服务成本和门槛,帮助机构实现客群下沉,实现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享受过去。 可以让广大客户群受益。 另一方面,智能化可以帮助机构精细化客户运营,让客户体验到更便捷、更专业、更智能、更安全、更温暖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培养客户对机构的信任,进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多种资产由机构管理。
开放共赢已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共识,平台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让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难以一刀切。 更加开放、共赢的市场共识逐渐建立,这也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最大共识。
报告指出,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数字财富管理领域涌现出流量型、垂直型、传统型、综合型四类机构。 各类财富管理机构都需要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 通过合作,不同机构将能够获得更多客户(包容下沉)、满足更多需求(深挖潜力),从而实现共赢。
不仅是金融机构和科技机构之间,平台之间也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合作模式。 季奎生认为,无论是金融科技公司之间,还是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机构“加强相互壁垒和竞争,力争从头到尾控制所有业务流程”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 迫切需要发展和深化伙伴关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开放银行模式”。
同时,报告认为,人工智能让监管更加主动、敏捷,有效降低创新风险。 智能化也将成为监管机构智能高效的助手。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将缓解“中产焦虑”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在资管新规下正迎来全面转型。 我国财富管理机构缺乏市场转型所需的专业能力。 同时,公众客户的投资理念还不是很成熟,但他们越来越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 全球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 这使得以AI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和工具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具有独特的价值。
BCG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从缺乏人工投顾向智能投资转型:加速投资者教育、提供个性化服务惠及大众、实现更多投资。稳健的风险管理。 考虑跨越式发展,惠及大众。
此外,中国拥有庞大且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 智能理财显着降低了服务门槛,可以解决中国特色“4-2-2”类型家庭的财务焦虑,满足其需求。 财富管理和中长期理财规划服务的需求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实现个性化的投资者教育,缓解中产阶级的焦虑,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将是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
纪奎生表示,“中国的智能化发展才刚刚开始,目前市场规模仅占5%-6%。我们从用户远未得到满足的财富管理需求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相信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机会从过去缺乏人力的投顾跨越到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辑 黄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