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方案

GMIC 2017大会中国AI的前景 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

4月27日,GMIC 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北京站开幕。三位前微软人——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齐聚一堂,主要探讨了AI的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在AI领域的优势、以及AI人才的战略布局等问题 。

(雷锋网记者谷磊现场拍摄)

AI未来的前景如何?

李开复:AI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金融、医疗和无人驾驶。’

张亚勤:AI技术的未来是生物和数字智能的融合。

张宏江:如今是互联网+,未来是智能+。

中国靠什么引领AI时代?

张宏江:高质量的大数据,高质量的AI人才。

AI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

张亚勤:需要数学好、编程好、态度好,要比机器学的块。

李开复:做综合性的人才,学会把AI当做工具去使用。

以下是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整理的现场对话:

AI未来前景如何?

高欣欣: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再往后看19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您又将为这样的未来做什么样的布局呢?

李开复:我们现在是一个VC投资机构,还有一个是工程院,所以我们看的可能是10年后,19年后的事情还是要让霍金教授和学者们来推测。如果看未来这十几年,我们的机会肯定是把已有的数据拿来用。比如BAT、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已经用的很好了,但是中国还有很多新的公司,新的独角兽,每年几十个独角兽里可能有一半会有千万级别的用户,他们的千万级别的用户都是需要AI的,用AI来做运营,用AI来了解用户,用AI来变现,有AI跟没有AI的公司是巨大的差别。比如我们最近看到崛起特别快的几个公司,背后都是有AI科学家的,比如今日头条、快手。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公司用户做大了,然后可以使用AI,这是第一个机会。

第二个就是金融行业。其实AI就是利用大量的数据来做一个推测,金融领域本来就是人类创造的数字游戏,所以用起来特别的顺。而且金融领域是有对错的,你的股票跌了没有,你的还了没有,这些问题的回馈可以帮助AI做的更好,甚至取代人类。我们看华尔街的很多交易员已经消失了,未来写报告的、做投资的,做风控的,做征信的,做保险的都会被取代。从商业回报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大的行业机会。

更伟大的是医疗。如果肿瘤识别、CT识别、病理切片识别等可以做的更好,这个毫无疑问是对人类最有意义的,甚至可能消灭癌症。这个领域的挑战是数据不聚拢,有各个医院的防火墙,还有病人的隐私问题。

最后是无人驾驶。今天无人驾驶为什么没有做好?一方面是科技还不够,一方面是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我们要想尽办法做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这个事情不能说去撞几个人就有负面的数据了,怎么样去虚拟的学习而不要伤害人命,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就是成本太贵,但是这些问题终会解决,一旦解决了以后,一辆无人驾驶是可听、可看、可动的,当我们的传感器变得够便宜了,同样的技术会进入到机器人的领域,就进入了一个自动化的时代,这是15年,比你要求的19年差4年。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