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创新先发优势 江苏出台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江苏历年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近年来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国拨经费数额,均居全国省份第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人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均占全国1/10左右;“十三五”以来累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4项,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为认真贯彻、有关部署,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大幅提升我省自主创新策源能力,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近日,江苏省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的通知》并印发《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江苏省基础研究发展三个阶段的目标:到2025年,基础研究发展实现“12345”目标,即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苏州实验室建设;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较“十三五”末实现“两个倍增”。到2030年,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8%左右,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到2035年,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9%左右,有力支撑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 《行动方案》围绕江苏省基础研究发展目标,明确“1820”具体部署。 布局18个重点领域。按照“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三类基础研究凝练方向,以期在我省最具优势、最有基础、最可能突破的方向加快形成先发优势,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夯实基础。 部署18项主要任务。围绕“建强高层次基础研究队伍”“构筑高能级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强化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塑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六个方面部署18项任务。 提出20条支持政策。在出台行动方案的同时,省科技厅联合12个部门印发《支持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应用基础研究特区”、人才引培、财税金融、科研管理四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着力破解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衔接紧密度不高、跨学科跨学院组建科研团队较难、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激发基础研究活力动力。 加强基础研究需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集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行动方案部署了加大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立部省联动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加大基础研究社会化投入等任务。 同时,江苏省财政还将探索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一方面,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业升级等各环节的贯通与衔接;另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我省优势产业领域,聚焦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领域,遴选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建立财政资金长周期稳定支持模式,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下一步,江苏省科技厅将持续深化战略协同、机制协同、项目协同和工作协同,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基础研究合作、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共建、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提升开放创新协同能力。并还将加强与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科技部门协同联动,提升策源能力,形成集成优势。 相关资料下载: 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docx